盛唐中秋夜,月圆人团圆,风华乐逍遥
《唐朝风华录》中描绘了八月十五夜,月圆人团圆的盛唐景象,人们在佳节放假中尽情欢乐,共同感受着盛唐的繁华与和谐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唐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浪漫情怀,照亮了无数后人的心田,这个时代不仅以其深邃的文学艺术闻名于世,更以其独特的节日文化,流传千古,令人回味无穷,八月十五的“中秋节”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,在唐朝,这一日更是盛况空前,朝廷放假,百姓欢庆,月圆人团圆,共享天伦之乐,其景致宛如一幅流动的诗卷。
中秋节的由来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等,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对月亮的崇拜,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秋夕,月满,祭月。”古人认为,中秋之夜,明月如镜,是团圆与美满的象征,至唐代,中秋节已逐渐演变为全民共庆的节日,人们在这一天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、赏花灯,欢声笑语,热闹非凡。
唐朝中秋节的习俗
放假狂欢
在唐朝,中秋节被视为重要的节日,朝廷会下令放假,让百姓欢庆,据《唐会要》记载:“八月十五日,郡国县镇,各放灯火,祭祀天地、日月、星辰。”这一天,官员们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,共度佳节。
赏月
唐朝人重视赏月,认为赏月可以陶冶情操,寄托思念,中秋之夜,人们纷纷登上高楼、登高望远,观赏皎洁的月亮,诗人杜甫曾在《月夜忆舍弟》中写道: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,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
祭月
祭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,唐朝人认为,月亮是月神嫦娥的居所,因此在中秋之夜,人们会举行祭月仪式,向月神祈福,祭月时,人们会摆上供品,如月饼、酒水等,以示敬意。
吃月饼
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,象征着团圆和美满,唐朝的月饼种类繁多,有五仁月饼、豆沙月饼、莲蓉月饼等,人们在中秋之夜,品尝月饼,共度佳节。
赏花灯
唐朝人欢在中秋之夜赏花灯,花灯五彩斑斓,形态各异,制作精美,寓意丰富,成为中秋佳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唐朝中秋节的盛况
唐朝的中秋节,盛况空前,皇宫内,皇帝会举行盛大的赏月宴会,与官员、文人雅士共度佳节,宫外,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,欢庆团圆,大街小巷,灯火通明,欢声笑语不断。
唐朝中秋节的诗词
唐朝的诗人墨客,对中秋节情有独钟,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,如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、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、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等,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中秋节的盛况。
唐朝的八月十五夜放假,使得这个节日充满了祥和与欢乐,月圆人团圆,盛唐乐逍遥,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,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里,我们不禁感叹:中秋佳节,团圆美满,是多少代人的美好愿景。